[中国各省] [世界各国] [公交线路] [5A景区] [5A酒店] |
举报 收藏 |
旅游出行 >> 湖南省 永州市卫星地图 |
加载中,如果长时间无法显示,请点击这里重新加载! |
|
概况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东连郴州,南界广东清远,西接广西桂林和贺州,北邻衡阳、邵阳。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相距最长245千米,东西相间最宽144千米。总面积22441.43平方千米。总人口56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冷水滩区逸云路,邮编:425000。行政区划代码:431100。区号:0746。拼音:Yongzhou Shi。
--------------------------------------------------------------------------------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州市辖2个市辖区、8个县、1个自治县;全市共有10个街道、108个镇、58个乡、22个民族乡。
永州市 面积22255平方千米,人口565万人(2003年)。
冷水滩区 面积1218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425000。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
零陵区 面积1959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425007。区人民政府驻南津中路。
东安县 面积2211平方千米,人口59万。邮政编码425900。县人民政府驻白牙市镇。
道 县 面积2441平方千米,人口67万。邮政编码425300。县人民政府驻道江镇。
宁远县 面积2508平方千米,人口74万。邮政编码425600。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
江永县 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425400。县人民政府驻潇浦镇。
蓝山县 面积180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425800。县人民政府驻塔峰镇。
新田县 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425700。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
双牌县 面积1739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425200。县人民政府驻泷泊镇。
祁阳县 面积2519平方千米,人口98万。邮政编码426100。县人民政府驻浯溪镇。
江华瑶族自治县 面积321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邮政编码4255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沱江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
历史沿革
永州古称零陵,因舜帝南巡崩于宁远九疑山而得名。隋初设置永州总管府,永州、零陵从此一地二名。又因潇水与湘江在城区汇合,永州自古雅称“潇湘”。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隋朝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
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8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2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12个公社和9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
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2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9县。(摘自“永州市政府网站”,本站略有改动)(更详细)
零陵专区、零陵地区 1949年设零陵专区,专署驻零陵县。辖零陵(驻芝城镇)、东安(驻白牙市)、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驻沱江镇)、道县、永明等8县。 1952年由祁阳县析置祁东县,驻洪桥。同年,撤销零陵专区,原零陵专区所属零陵、东安、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永明、祁东等9县划归湘南行署领导。 1962年复设零陵专区,专署驻零陵县。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驻芝城镇)、江永、道县(驻道江镇)、宁远、东安(驻白牙市)5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驻水口镇)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新田2县划入零陵专区。辖7县、1自治县。 1966年零陵县驻地芝城镇改名东风镇。 1969年由潇水林区设立双牌县(驻双牌)。辖8县、1自治县。 1970年零陵专区改称零陵地区,地区驻零陵县。辖零陵(驻东风镇)、新田、宁远、蓝山、双牌、江永、道县(驻道江镇)、东安(驻白牙市镇)等8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驻水口镇)。 1979年零陵县驻地东风镇改名永州镇。(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
1982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永州市,以永州镇和零陵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
1984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江华瑶族自治县驻地由水口镇迁至沱江镇。6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零陵县,将零陵县的大部分行政区域并入永州市;恢复冷水滩市(县级),以零陵县小部分行政区域为冷水滩市行政区域。
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批准江永县的大干乡、界牌瑶族乡、桥头铺镇划归江华瑶族自治县。。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10号):(1)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2)永州市新设立芝山区、冷水滩区。以原永州市为芝山区的行政区域,芝山区人民政府驻南津路;以原冷水滩市为冷水滩区的行政区域,冷水滩区人民政府驻清桥路。(3)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芝山区、冷水滩区。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芝山区徐家井路迁止冷水滩区逸云路(实际上在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永州市总人口5367106人;芝山区 553077 冷水滩区 423462 祁阳县 944602 东安县 556501 双牌县 161510 道县 624199 江永县 235893 宁远县 738259 蓝山县 332937 新田县 358831 江华瑶族自治县 437835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关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批复》(民函[2005]138号):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号)。
建置沿革(出处)
原始社会末期,永州属三苗的江南地。夏商至西周时期,属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南境。秦代,属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也有所扩大。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时,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到代宗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后周时,分永州的洮阳、湘源、灌阳置全州。至此,永州仅辖零陵、祁阳2县。道州仍辖5县,其中延唐县改名延熹县。永、道二州的区域大体相当于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新田、江华、江永等县地。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分全国为13道,永、道二州属江南西道。淳化五年(994),改属荆湖路。至道三年(997),改属荆湖南路。两州的辖地与县名有所变动。乾德三年(965),延熹县改名宁远县。撤销大历县,并入宁远县。雍熙元年(984)升东安场(原应阳县地)为东安县。至此,永州辖零陵、祁阳、东安3县,道州辖营道、宁远、永明、江华4县。
元朝确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州)、县。原永州零陵郡、道州江华郡分别改称永州路、道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湖南道。
明代改路为府。永州路、道州路分别改称永州府和道州府,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崇祯十二年(1639),分宁远的新田堡置新田县。至此,永州府辖1州7县,即道州、零陵、祁阳、东安、宁远、江永、江华、新田。
清顺治元年(1644),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
民国2年(1913),改道州为道县。民国3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16年,析零陵、宁远、桂阳、祁阳、新田、常宁等县地置阳明县。民国20年,阳明县撤销。民国26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辖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等8县。
县以下行政区划(出处)
一、清代 永州府辖1州7县。县以下行政区划大体呈以下状况:道州嘉庆年间辖9乡;零陵县清初辖12乡,光绪时调整为7镇、10乡;祁阳县清初辖16乡,康熙年间改16乡为16都,嘉庆年间仍改都为乡;东安县顺治时辖8乡,康熙年间为10乡;宁远嘉庆年间辖10乡;新田康熙年间辖19都;江华县康熙年间辖8乡;永明县光绪年间辖7乡。
二、民国时期 县以下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大体情况是:
零陵县 民国16年(1927)辖7镇0乡。民国19年开始设区,至民国21年,全县分为8个区。民国24年实行保甲制,全县分为8区、37乡镇、807保、7979甲。民国26年撤销区建制,民国28年恢复区建制,民国35年又撤销区建制。民国36年,全县合并为12乡镇、156保、1776甲。
祁阳县 民国24年分为6区、39乡镇。民国27年撤区。民国30年调整为33乡镇,民国36年合并为19乡镇。
东安县 民国24年设6区、70乡镇、513保、5117甲。民国30年合并为16乡、229保。民国36年合并为8乡。
道县 民国2年设8区、68乡、2镇、792保、7486甲。民国26年合并为8区、33乡、1镇、792保。民国36年合并为12乡、1镇。
宁远县 民国元年划分为6镇、5乡。民国18年划分为9区,民国20年调整为7区。民国24年划分为5区、1直属乡。民国27年,划分为1镇、9乡。
永明县 民国24年前,全县设2镇、7乡、17都。民国24年调整为6区、32乡、330保。民国27年撤区并乡,调整为2镇、16乡、220保、2543甲。民国38年调整为9乡、2镇、99保、1220甲。
江华县 民国3年设40团、11瑶总。民国20年撤销瑶会,分为10区、44团。民国24年,撤团建乡,全县设6区、1镇、12乡。民国27年撤区,调整为13乡、348保。民国31年调整为1镇、13乡、200保。民国36年合并为1镇、7乡。
新田县 民国元年划分为1区、5乡。民国9年调整为1区、3镇、3乡。民国13年调整为5区,民国15年调整为10区。民国20年划分为6区、10镇、197乡。民国24年调整为6区1镇、33乡。民国27年撤区并乡,调整为1镇、13乡、189保。民国36年,辖1镇、6乡、118保、1508甲。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1949年10月,永州专区成立,辖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等8县、36区、8镇、88乡。其中零陵县6区、2镇、27乡;祁阳县6区、1镇、18乡;东安县4区、8乡;道县5区、1镇、13乡;宁远县4区、1镇、9乡;新田县4区、1镇、6乡;永明县3区12镇、7乡;江华县为4区。1950年,全区调整为65区、14镇、757乡。
1952年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零陵县调整为14区、1镇、285乡;祁阳县11区、5镇、215乡(4月,析原第七、八、九、十区及第五、六区部分乡置祁东县)、8居委会;东安县7区、3镇、77乡;道县11区、1镇、173乡、6居委会;宁远县11区、228乡;新田县5区、100乡;江华县10区、1镇、187乡;永明县7区、108乡。
1955年11月,江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江华瑶族自治县,设6区、97乡。
1958年秋冬,撤销区乡建制,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其中,零陵县2镇、26社,祁阳县25社,东安县1镇、13社,道县1镇、15社,宁远县1镇、15社,新田县6社,江华县9社,江永县1镇、10社。
1961年恢复区建制,调整人民公社体制。至年底,零陵县辖10区、2镇、78社,东安县5区、31社,道县11区、41社,宁远县9区、43社,新田县21社,江华县8区、2镇、38社,江永县6区、2镇、41社。
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辖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蓝山、新田等8县、52区、330社、4424个大队、37704个生产队。
198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精神,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乡建制。到年底,零陵地区共辖2市、9县、54区、21镇、376乡、5143村(居)民委员会、45037村(居)民小组和66个国营农林场所。
1995年,开展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即撤销县的派出机构——区,扩大乡的规模,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设立建制镇。全市辖冷水滩、芝山2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等9县,共108镇、80乡、5313个村(居)民委员会、45714个村(居)民小组。
|